2018-07-26 16:15:00
7月26日上午,2018亚洲教育科技峰会在香港开幕。必威竞彩吧母公司iTutorGroup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杨正大博士作为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的代表出席大会,并发表关于“AI教育”的主题演讲。
他在演讲中表示,互联网的普及,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,让低成本、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得以实现。未来,AI不会取代老师,但不利用AI的老师一定会被取代。
有教无类,因材施教
两千多年前,孔子提出“有教无类,因材施教”的教育理念。“有教无类”指教育的规模化,“因材施教”指教育的个性化。千百年来,人类始终难以在教育的规模化和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。
杨正大表示,15世纪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第一次教育革命。廉价的书籍让知识得以普及,原本的精英教育走向平民教育。人们按照特定的群体属性如年龄、地域、学习程度等分类,接受标准化的课程教学。标准化意味着妥协,每个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很难被满足,最终,“教育的规模化走向教育的平庸化”。
进入20世纪,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第二次教育革命。互联网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教育资源,教育的规模化迎来新的发展阶段。此外,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学习进程中的各个阶段搜集学员的多维度信息,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,洞察学习进程中的每一个细节。
如今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AI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场景的深度应用,每个人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学习有机体,都具备平等的受教权,低成本、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发展趋势。
杨正大表示,iTutorGroup作为在线教育的开创者,AI教育的引领者,已经将孔子对教育的两大愿景——“有教无类”和“因材施教”同时实现。
一人一类,千人千面
从2016年到2018年,国家陆续发布了《教育信息化“十三五”规划》、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等文件,强调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,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,实现因材施教、个性化教学。
杨正大提出,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是个性化。以iTutorGroup为例,其针对超过三万份教材、数万位老师和大量学员做特性分析,标注不同属性的标签,通过多达128个标签,系统自主帮助学员依据兴趣、背景、能力等特质量身定制课程,并在每一堂课中精准匹配适合他的老师、教材和同学。同时,系统还会根据学员自我测评、老师评鉴等相关参数,动态调节学员所学的课程,达到“一人一类,千人千面”的个性化教学安排。
据悉,这套完全由iTutorGroup自主研发的系统被称为DCGS动态课程生成系统,早在2005年已获得独家专利,iTutorGroup也由此成为全球最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在线教育企业。
今年4月,iTutorGroup引入人脸识别技术,把老师、学员上课时的面部表情纳入监测采集范围,以此分析其情绪因子,深度挖掘老师授课与学员上课的互动信息,并把数据即时反馈回DCGS系统,从被动的课后评鉴收集学习数据,升级至可主动修正学员学习偏好,进一步提升DCGS的匹配精准度,以提供更个人化且即時化的学习服务。
人与AI,各尽其能
“想象一个场景:当你走进教室,发现你孩子的老师是一名机器人,你能接受吗?”杨正大在演讲中发问,引发了现场观众对于“AI能否取代人类老师”的思考。
杨正大认为,老师很难被AI所替代。人类使用AI的一大目的是将自己从繁复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,去从事更重要或更有兴趣的事情。但教育非常特殊,它有 “教”和“育”两部分内容。“教”指知识传递,教授学生已知的知识,这部分工作AI可以比人做得更好;“育”指品格培养,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,去发现、去创造、去爱,这部分工作很难被AI所替代。
尽管机器人同行的冲击不会马上到来,老师们仍需具备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,思考如何发展哪些不可替代的能力,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,思考未来教育需要怎样的人才等,将可能存在的挑战转变为教育创新的机会。
“在未来,AI不会取代老师,但不利用AI的老师一定会被取代”,杨正大最后表示。
经营许可 : 教职成司函[2011]267号|京ICP证090121号|京ICP备11004351号|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[2014]0063-0013号|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 许可证编号:(京)字第04545号|
mfk9m1.com版权所有© 2018 全球知名英语真人外教网|本网站内所有数据均由麦奇教育集团提供
北京创意麦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,电话:4006-30-30-30